WORKSMART or WORKHARD?你准备好了迎接新年新气象吗?

刚从过年假期回来的你不知道从领导手中拿到开工红包了吗?新年新气象,你准备好再次投入商业大战了吗?特斯拉降价了、某新能源汽车公司没挺过去、美国新总统上岗了正要掀起一场风雨、OpenAI迎战Deepseek

新的商业时代需要你WorkSmart,不只是WorkHard,这不仅是工作技巧,更是态度与思维方式。我们都希望可以在工作之余有更多时间花在休息、与家人相处、旅行、学习等等其它重要的事情上,但是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却总是如影随形,让一切变得像是奢望,然而真的没可能改变吗?或许不是。

很多年前我还在医院担任管理工作时,我需要帮助新来的医生快速的熟悉工作环境和规则,并与其他工作人员打成一片。这样的工作内容上至医院的政策制定,下到同事间的八卦,都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当时年轻尚未有很多管理经验的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刚忙完一件事,后面还有十件事等着我,以及一连串不同的会议要去参加。我是谁?我在干什么?这是领导要我做的吗?那么多问题等着解决,我该先解决那一件呢?混乱的脑子里我不禁想起急诊医生是怎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压力肯定比我大多了,而且是立即关系到生命的维持,如果他们能解决这样的混乱的现象,我肯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医生诊断问题
医生诊断问题

抱着这样的疑问与好奇,我找了几位急诊医生聊了一聊,原来他们真的是训练有素,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他们普遍有这几个特征:

1.懂得分清楚优先顺序,按照专业的疾病分类管理,谁先抢救?谁先做检测?谁需要找其他专科医生来会诊?谁需要急诊护士的立即行动?诊断—行动—跟进—评估,这样的系统化工作步骤有序的进行着,在他们的脑海运行着和在每本病历上记载着;

2.时时关注变化,不断获得新的更新信息,进行有序的诊治活动。脑中似乎有一套自动运行的装置,只要最新的信息进行更新,就能专业的采取下一步行动。信息更新—专业知识—采取行动这个自运行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才能提高专业的工作效率;

3.平时就针对重大事件进行演练,例如重大交通事故或大型食物中毒事件,瞬间涌入的病人群与一般急诊的个人是不一样的处理程序,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材料也不一样,如果没有事前的充分演练经验,万一真发生这样的事件,恐怕会出现非常混乱的场面,影响了急诊抢救效果;

4.平稳的情绪,不影响专业判断。这是我最佩服急诊医生的一项特质,我就很难做到。一位医生告诉我“不论你做过什么,前面的病人已经不幸往生了,下一个还在等你,没有时间惆怅后悔,需要立即总结学习后立即投入下一个抢救活动”。如果情绪高涨对于抢救病人有用的话,或许急诊医生会练就另一种呼天抢地的能力。

与急诊医生一番交流后,我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SMART工作法则:

1.原则:多以机会为导向,不要一直盯着问题做管理工作

很多出现的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机会,如果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标本兼治的做法,往往即能在短时间内减缓问题的恶化,同时也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让问题不再发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电梯内的宣传海报凌乱无序,甚至发生圣诞节的装饰到了夏天也依然张贴着。当务之急当然是清除不必要和过时的海报纸与装饰物,但这种现象背后透露出来当时我的医院没有宣传品/装饰品的管理办法,它的设计/审查/执行/后续处理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这影响到医院的统一形象管理和就医体验,这样的工作不能只是靠员工自觉。类似的状况则发生在下雨天的急诊业务激增,因为骑摩托车的人比较容易在下雨天发生小擦撞或摔倒。如果只是看业务统计报告,你看到的是某几天的业务激增,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医院应该关注天气变化而带来的疾病发生变化趋势,提早准备开诊人力和物资,并加强病人离院后的跟进追踪,这样就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机制。

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提醒

2.方向:聚焦战略重点,而非全面分散注意力

每个组织都有它的战略重点,需要集中资源办大事。管理者需要不断的关注战略重点的落地执行情形,并适时的介入解决重大问题。年轻管理者很容易陷入急事先办而非要事先办的误区,不能抵抗急事诱惑的管理者会很容易陷入越来越多急事的乱象,逐渐陷入恶性循环的深渊而很难自拔。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就获得什么结果,平均分散时间在所有事情上是不可取的。

3.行动:采取系统化科学管理框架与工具,先学习再转化

天下越来越多新鲜事,AI人工智能成为你的重要生产力提升工具是必然的事。面对很多管理场景我们应该在某些系统化框架里面先看看是否适用当下的场景,然后采取敏捷学习的方式,例如使用AI工具,不断关注事情的变与不变,结合传统和创新思维,有序的管理任务的推进。诊断—学习—行动—反馈这个循环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过程,面对不知领域时,管理者要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行为来面对变化,而不是靠过去经验就妄想解决一切问题。

4.调整:通过汇报与会议系统获取更新信息,并促进所有人的信息共享

不论是创新还是解决问题,管理者都需要获取关键信息来验证各种假设,所以建立制度化的汇报或会议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通过团队在行动中获取的信息,加速团队的学习能力,使用数据驱动的学习与管理是其中的关键。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关键式提问,来帮助团队进行反思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原来的设计哪些地方让客户满意?哪些地方让客户觉得遗憾?我们当时的假设是什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管理者的焦点在未来如何做的更好,而不是关注这是谁的错/谁要负责?

团队协作

5.节奏:快节奏的时间安排,不要留太多富裕时间给自己太多浪费的机会

很早以前我就被一位前辈要求将每一天的工作时间按照30分钟为一个单元进行详细的规划,例如一场会议不会超过1小时,一个1-1的面谈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最长不超过1小时,每天上午和下午要留给自己各30分钟进行反思复盘,这样的习惯养成给我后来20年左右高压的管理与培训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你给自己预留越多时间,你浪费时间的比例会大幅上升,特别是现在短影音大肆流行的时代,一不小心就就看了1小时的手机。

WorkSMART与Workhard不是冲突的两端,WorkHard应该是基本的,不代表一定是筋疲力竭。WorkSmart不代表轻轻松松,而是坚定不移的像急诊医生一样果断的专业表现。

留下评论